锐参考中国影响力在非洲7中国专家来了

参考消息网9月4日报道(文/王小鹏)在广袤的非洲大地,来自中国的农业技术专家、科研人员以及农产品经营者正默默耕耘,传授给当地人实用的农业技术,改变了他们的生活,让他们过上了好日子。

培训班改变农人命运

肯尼亚小伙艾伦·琼巴今年27岁,已是肯尼亚西部维希加郡知名的农业能人和温室技术专家。他不仅可以帮助附近的农民防治常见农作物病虫害,还经常指导他们搭建绿色大棚。

3年前,一直习惯“靠天吃饭”的琼巴,根本不知道什么是潜叶虫、什么是枯萎病。碰上病虫害肆虐,他和家人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庄稼苗枯萎死去。

年10月的一次农业技术培训改变了琼巴的命运。按他的话说:“我看到了农业种植的未来。”

培训班由南京农业大学农业专家在埃格顿大学组织举办,授课内容包括温室原理、温室安装与维护、常见病虫害及其防治等。琼巴是这期培训班的学员。

南京农业大学与埃格顿大学年建立合作关系。年,作为双方密切合作的见证,由两校共建的埃格顿大学孔子学院成立。作为全球第一所农业特色孔子学院,埃格顿大学孔子学院在传播汉语语言与中华文化的同时,注重传授先进实用的农业技术,致力于培养现代农业科技人才,助推肯尼亚农业经济发展。

在埃格顿大学孔子学院的协助下,南京农业大学和埃格顿大学共举办了24期农业技术培训班,培养学员近名。同时,在中国政府的援助下,埃格顿大学越来越多的师生前往中国参加农业知识培训或攻读学位。截至目前,南京农业大学已为肯尼亚培养了70余名留学生。

中国专家引入绿色大棚

埃格顿大学孔子学院农业专家刘高琼是最早参与中肯农业技术合作的教师之一。年,在南京农业大学工作的刘高琼前往肯尼亚进行农业技术援助。刘高琼在肯尼亚这一待便是20多年。

在这20多年里,刘高琼扎根平均海拔约米的纳库鲁地区,将先进实用的农业知识与技术传授给当地人。他还为肯尼亚引进绿色大棚的概念,用于种植果蔬花卉,大大提高了肯尼亚农作物产量。

刘高琼还在学校附近置下两块地,专门教授有志发展农业的肯尼亚青年育苗育种等关键技术。30岁出头的吉尔贝特·马布卡在上高中时学过农业种植,年经人介绍找到刘高琼专门学习温室和农作物培育等技术。目前,马布卡一个人管理着绿色大棚内外的23种蔬菜。“我现在一周就可以搭建一个绿色大棚。”他骄傲地告诉记者。

在刘高琼的绿色大棚里,25岁的埃格顿大学学生埃文斯·科斯盖每天上午都要检查苗圃的西红柿苗和土豆苗的长势。他告诉记者,在绿色大棚里培育出新的农作物品种,“这是一项富有挑战的工作,中国专家教会我许多”。

近年来,中国政府对肯尼亚的技术援助力度也在不断加大。在埃格顿大学的校园里,不仅有中国政府援建、南京农业大学和埃格顿大学承建的东非领先的分子生物学实验室——中肯作物分子生物学联合实验室,还有一座中肯农业技术示范园,园内有甜叶菊引种试验示范田,以及标准养鱼池、鱼苗孵化室及作物种子培育中心等。除此之外,两校还于去年12月签署了“埃格顿大学可持续农业与农业商务管理卓越中心”项目合作伙伴协议。

中肯农业合作正让更多的肯尼亚青年获益。在中肯作物分子生物学联合实验室里,埃格顿大学园艺学研究生萨拉·尼亚莫伊塔不时打开智能人工气候箱,查看植物容器。她告诉记者,她在当地发现一种野生蓝莓,希望通过实验之后将其推广种植。“来自中国的先进设备对我的实验帮助很大,为我的研究提供了便利的条件。”她说。

农业是肯尼亚的支柱产业之一,也是肯尼亚重要创汇行业,其中,花卉、蔬菜、水果、茶叶和咖啡为主要出口产品。

在当地推广辣木种植

65岁的肯尼亚农民伯纳德·马通伊种了一辈子地,但只有最近几年才真正感受到了“丰收的喜悦”。他所在的马库埃尼郡位于肯尼亚南部,气候较为干旱,当地民众大多靠种植玉米等作物维持生计。遇到收成不好的年份,多数农民不仅没有收入,一家人挨饿也是常有的事。

4年多前,来自中国湖北的李昌洪将辣木种植引入马库埃尼郡并为农民提供技术指导,目前种植面积已有近亩,其中亩由当地农户种植。辣木是当地一种热带作物,辣木的叶子和籽并不辣,只有幼苗的根茎有辣味。

马通伊就是其中一位种植者。他说,他从李昌洪身上学会了从播种、育苗到采摘等一系列种植技术。到了收获的季节,李昌洪的公司到农民家里挨家挨户进行辣木收购。“收到钱的那一刻,我和我的邻居都笑逐颜开。”他说。

李昌洪在种植辣木的同时,还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ys/325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