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园往事打蝗虫的故事作者许广洲

北京看白癜风哪里比较好 https://wap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

大约是上小学三年级的时候,当时我在读的马集小学组织我们学生集体到大运河北岸建秋、庙山等村的田野里打蚂蚱。我们每人手里拿着一只事先准备好的蚂蚱捕子(利用带叉的柳条、桑条、辣木条、旧鞋底等编制的,只是把大约半尺长带叉的一头用旧鞋底或苘皮、布条编好做捕子,就可以用来打蚂蚱)。当时麦收刚过不久,天气很热,由于多日干旱,无法及时下种秋作物,麦茬还依旧立在地里,已经出苗的春玉米、小蜀黍等作物干绺了叶,而且好多禾苗成片地被蚂蚱吃得光秃秃的。踏进地里一看满是乱蹦乱跳的蚂蚱。我们排着队,并排向前面走。边走边打蚂蚱。蚂蚱真多,简直令人眼花缭乱,有时一阵一阵飞来飞去,铺天盖地,连人的身上都趴着几只蚂蚱。蚂蚱飞到小苗地里,只听唰唰一阵响声,田里的绿色转眼就没了。我们有时还边打边唱:“蚂蚱蚂蚱真厉害,吃起庄稼十分快,只听唰唰响,转眼一大块,打它要彻底,挖出虫卵来。”

当时天气干旱,火风刮着,我们大都光着头,在太阳下晒很口渴,休息时就到村里找来提水罐到村头的井边提水喝。蚂蚱捕子坏了,我们会用树枝皮重新编好,我们还用细柳枝编个环形的帽子戴在头上防太阳晒。打了几天蚂蚱,大家脸都晒黑了,在一个全新的环境里有了从来没有的体验,大家都很愉快。

史料记载,年河南遭受历史上罕见的大灾,先旱灾后蝗灾。在蝗灾区有亲历者描述:“一天上午,大群大群的蝗虫铺天盖地地飞了过来,落在庄稼地里啃吃庄稼。我亲眼见到很大很大一群蝗虫飞过来时,把太阳光都遮挡住了,天马上就黑了下来。蝗虫吃庄稼的声音飒飒作响,不到半天功夫,所有未成熟的高粱、玉米、谷子等秋季庄稼被吃得一干二净”。

蝗灾在我国是与水灾、旱灾并称的三大自然灾害之一。蝗虫给我国人民造成的灾难真是罄竹难书。资料记载从公元前年至年的年间,我国曾发生蝗灾次,平均每三年发生一次。在我国历史上曾记载过较大的蝗灾有多次,其情景极为悲惨:先是“遮天蔽日”,然后是“赤地千里”。明朝诗人郭敦在《飞蝗》中这样描述蝗灾发生时的情景:“飞蝗蔽空日无色,野老田中泪垂面;牵衣顿足捕不能,大叶全空小叶折。”这正是蝗灾的真实描写。

史志记载,民国期间家乡徐州地区共发生大小自然灾害可考者计次,其中水涝23次,干旱8次,蝗灾就有14次。其它的是冰雹7次,风灾7次,瘟疫28次,地震8次,暴雪3次,陨石1次,高温2次,严寒1次,瓦斯爆炸1次,鸟灾1次。

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在《捕蝗-刺长吏也》一诗中将历史上的蝗灾、捕蝗及愿景写得真实而又淋漓尽致。“捕蝗捕蝗谁家子,天热日长饥欲死。兴元兵后伤阴阳,和气蛊蠹化为蝗。始自两河及三辅,荐食如蚕飞似雨。雨飞蚕食千里间,不见青苗空赤土。河南长吏言忧农,课人昼夜捕蝗虫。是时粟斗钱三百,蝗虫之价与粟同。捕蝗捕蝗竟何利,徒使饥人重劳费。一虫虽死百虫来,岂将人力定天灾。闻古之良吏有善政,以政驱蝗蝗出境。又闻贞观之初道欲昌,文皇仰天吞一蝗。一人有庆兆民赖,是岁虽蝗不为害。”

其实,捉蝗虫,我儿时叫逮蚂蚱,曾给我留下童年的欢乐,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

前些时间听朋友讲起蚂蚱,说它们已经成为了一道名菜,叫做“飞黄(蝗)腾达”。我禁不住好奇地笑起来:“那东西你还会吃吗?还能吃出小时候的味道吗?”

“确实不是那个味儿,现在的蚂蚱是饲养的,都是油炸的,不能比小时候。那时蚂蚱是自己亲手捉的,野生蚂蚱,火烧的味道美极了!”朋友言语间带着几分羡慕和遗憾。

过去农村有句谚语“吃蚂蚱也少不了你一只大腿。”一是说,哥们、朋友间相处亲密无间,不分彼此,将朋友友谊看的很重,再者说明吃蚂蚱时,蚂蚱大腿肉多很好吃。

是啊,生活就这样在不停的前进中绕一个弯回来,那些旧时风物,就像秋天的蚂蚱的命运,被丢到古老的传说里去了,难以寻回。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rc/208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