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56“食”字,始见于甲骨文,形同古代盛食物的器具“簋”。《汉书·郦食其传》有云:民以食为天。粮食是人类生存之本,也是各国人民的基本诉求。一场世纪疫情,叠加气候变化,令世界粮食安全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习近平主席心系天下,倡议召开国际粮食减损大会,呼吁深化多边农业合作,为维护世界粮食安全注入中国动力、提供中国方案。10月16日是世界粮食日。“第一报道”为您梳理习近平主席近年来就中外农业合作提到过的那些人、那些事。食·种子国礼年6月的一天,古巴革命领袖菲德尔·卡斯特罗在自己的庭院农庄,端出一盘现场调制的辣木沙拉,邀请到访的时任国家副主席习近平一同品尝。卡斯特罗还兴奋地向中国朋友介绍辣木的种种优点,并表示希望同中方开展有关辣木产业的研发与合作。此后,中国—古巴辣木科技合作中心和古巴—中国辣木科技合作中心先后在中国云南和古巴哈瓦那揭牌落成,中古辣木研究合作进入新阶段。年7月,习近平主席再访古巴,带去了辣木种子作为“国礼”。如今,这些种子已生根发芽,长成的叶子、荚果等丰富了古巴人的“菜篮子”。食·以草代木在斐济,菌草被誉为“中国草”或“神草”。作为一项中国原创发明,菌草技术开创了“以草代木”栽培食用菌的先例。有了这项技术,草可以养菇,既帮助百姓致富,又保护了森林。菌草大面积种植,能涵养水土,又是高产好用的饲草。中国援助的菌草技术示范中心项目自年引入斐济以来,不仅结束了当地不能培育蘑菇的历史,还帮助农民减贫致富,有力促进了该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如今,习近平主席长期关心的菌草技术国际合作已拓展至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食·金字招牌在马达加斯加最大面额的纸币上印着一束杂交水稻。这是这个一直与饥饿抗争的非洲国家献给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礼物。年5月,中国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在马达加斯加成立首个国外分中心,为非洲选育适应当地生态条件的水稻品种。“自从引进中国杂交水稻,我就一直种这种水稻,再也没饿过肚子。”马达加斯加稻农拉奈弗马纳纳·乔治讲起他与中国杂交水稻的情缘,脸上写满骄傲与幸福。据马达加斯加农业、畜牧业和渔业部长拉纳里韦卢介绍,借助中国杂交水稻技术,水稻产量从每公顷3吨提升到了10吨。作为技术援外的金字招牌,中国杂交水稻被联合国粮农组织列为解决发展中国家粮食短缺问题的首选技术,成为解决全球粮食短缺问题的“中国方案”。食·授人以渔在塞内加尔的蔬菜大棚里,中国农业技术援助专家手把手地教当地农户采用立体种植的方式,在爬藤的丝瓜底下种植从中国引进的芹菜品种。“专家们的技术实用不花哨,好学好用,效果很明显,这才是我们真正需要的帮助!”住在中国农业示范基地附近的塞内加尔农民阿里从中国农业技术援助专家那里学到了先进的种植技术,他的收入比以往有了明显提高。年11月,中国向塞内加尔派遣了两国复交后的首批农业专家,拉开了两国农业技术合作项目的序幕。在前六期项目中,中方派遣了上百名科研技术人员进行蔬菜和水稻种植示范,坚持“传播一种理念、留下一片沃土、教会一批技术”的原则,通过引进高产易活的农作物品种,既“授人以鱼”又“授人以渔”,帮助一批又一批塞内加尔农户脱贫致富。食·美好愿景习近平主席指出,粮食安全是事关人类生存的根本性问题,减少粮食损耗是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途径。中国是这么说的,更是这么做的。年8月,全国各地掀起“光盘行动”浪潮,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餐饮浪费,在全社会营造了浪费可耻、节约为荣的氛围。今年4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食品浪费法》颁布施行,《粮食流通管理条例》修订生效,为减少粮食产后损失浪费提供了法律依据。自年起,中国连续向受极端天气和战乱等因素影响的亚非拉50余国提供紧急粮食援助,惠及上千万受灾群众。截至年底,中国还使用南南合作援助基金,与世界粮食计划署合作向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24个国家提供粮食援助,保障当地最脆弱群体的粮食安全。维护世界粮食安全,中国是认真的。出品人:周宗敏策划:班玮、陈贽监制:李拯宇、冯俊扬统筹:谢鹏、赵晖、闫珺岩文本:陈寅视频:黄顺达、孙敏、朱婉君、刘畅、文浩、刘瑞娟摄影:黄敬文、张永兴、林善传、董瑞丰、李尕、丁海涛、杨文斌、鞠鹏、何险峰、白雪飞编辑:赵晖、鲁豫、陈瑶、党琦、陈杉、王雅晨、金正、谢彬彬、徐晓蕾、陈与唐得视觉:洋葱画视新华社国际部制作新华社国际传播融合平台出品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zn/6687.html